自元代起,北京在长达700于年的岁月里,
看尽了王朝更迭,历史兴衰。直到皇权崩落,
曾经的皇宫帝苑也逐渐沾染了人间烟火,
如今,它们的旧主成为历史,常驻这些禁地的是成群的野猫。
人说:“佛下青莲净三分”,
那么住在帝苑的猫,是否也多了几分灵性呢?
五龙吟,琼华翠,凌云塔尖尖
北京人说,7点前的北海才是北海,7点后的北海就只是个公园,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只能看见她作为公园的样子。被评为4A级景区的北海,已经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,天色尚早时,便能看见飘扬的小红旗带领着一群攒动的小红帽,导游高声的讲解,亦被淹没在人群的熙攘之中。这番热闹的景象恐怕是元明清三代的君王始料未及的,从忽必烈到慈溪,前后共有十位掌权者建设过北海,这里曾是皇家独享的风景,外人很难窥见一斑,然而猫却有这个荣幸。
北海的建成要归功于金世宗完颜雍,元代的“继承者”是忽必烈,他三次扩建琼华岛,将世宗的小花园扩建成真正气派的皇家园林。而明代的“继承者”是宣宗、英宗父子,此二人在琼华岛周围又建了大大小小不少宫殿,此外他们还为北海带去了新的住客——猫。
宣宗是个十足的“猫控”,这一点在他登基初期并不为人所知,因为此人爱斗蟋蟀的劲头更为出名,出名到蒲松龄专门为此写了一篇《促织》。
皇帝爱猫的癖好是他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内侍发现的,他在搜罗蟋蟀的同时进贡了十几只机灵活泼的猫,宣宗是个文化人,平时最爱泼墨挥毫,他很快就发现体态灵活的猫是很好的模特,于是就有了那篇举世闻名的《花下狸奴图》。
此后皇帝对猫的兴趣愈发浓厚,甚至外出游玩也要带着它们,北海不仅是他亲自指挥修缮的,也是他最常去的园林之一。嘉靖年间有“猫儿房”,供养着一批观赏所用的猫,据说宣宗时期的北海就已有类似的处所,只是北海宫殿数量庞大,如今已难再考据。
到了清代,康熙雍正辛辛苦苦清除了内忧外患,乾隆便理所当然地当起了太平皇帝。他对一切有文化的东西神往不已,吟诗、题字、修园子是平生三大嗜好,北海有着江南特色的静心斋、濠濮间等地,都要归功于乾隆对北海30年来孜孜不倦地修葺。所以今日的北海,可以说集合了南北园林文化的精华。
而到了与此时的盛况截然相反的清末,北海依旧是第一批见证者,慈禧用海军军费,在静心斋门口修起了小火车站以供玩乐,随行的有大批女眷以及她们的猫。众所周知,慈禧极爱温顺的猫狗,甚至有传言说,张之洞曾因下属过劳死而被弹劾,是向慈禧进贡了数只品相上乘的“御猫”才免于责难。
然而慈禧所宠爱的猫猫狗狗,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尽数被遗弃,它们也成了王朝崩塌的牺牲者之一。如今在北海,僻静处依旧有猫暗中窥伺,人一旦靠近就马上钻入灌木、山石之中,其中不乏有“乌云盖雪”、“金被银床”等老北京观念里品相上乘的猫。如今距清末已有100余年,北海曾被皇家遗忘的猫已繁衍出子孙千万,很难说今日这里游荡的野猫中是否仍有他们的后裔,但清晨和夜晚的北海,似乎已然是它们的属地。在琼华岛上,我们见到了一只黄白相间的猫,它立在一块岩石之上,身后是高耸的白塔,它那么从容地望向我们,配上颈部丛生的长毛,竟生出了几分威严。
或许有很多猫都有这般如虹的气势,但在白塔、苍松和山石的交织中,在那个僻静的小道旁,那只猫的周身,似乎围绕着类似皇族的肃穆。
撰文/丁玉 摄影/克查
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
------------------
克查-Kerchak
ONESCAT丸子猫宠物摄影工作室主理人
微博:@宠物摄影师-克查
微信:1838883